安宁怡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6章 反咬一口,我为华夏打江山,安宁怡秋,肉文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八月十七,大原郡城,夜。

乌云压城,闷雷在远天滚动,却迟迟不见雨落。樊丞相的马车碾过青石板路,车轮声在空荡的街道上格外刺耳。车帘缝隙间漏进的夜风带着血腥气,吹得烛火摇曳不定。

樊丞相掀开帘子,眉头紧锁——郡守府前竟无一人迎接,只有两盏残破的灯笼在夜风中摇晃,投下惨淡的光。灯笼上“清正廉明”四个字被血渍浸透,在火光中显得狰狞可怖。

“把冯德禄叫来!”樊丞相的声音冷得像冰。

随行的侍卫统领赵虎按住刀柄,铠甲发出细微的金属摩擦声。他大步走向郡守府,靴底踏过石阶时,忽然踩到一物——低头看去,竟是一截断指,指甲缝里还嵌着青黑色的泥垢。

府门虚掩着,赵虎一脚踹开。

“轰——”

门轴断裂的巨响惊飞檐下栖鸦。浓烈的腐臭扑面而来,借着火把的光,赵虎看到前院青砖上凝固的大片血泊,几只绿头苍蝇正嗡嗡盘旋。廊柱上钉着半截断臂,手指还保持着抓挠的姿势。

“大人!”一名躲在影壁后的衙役连滚带爬扑出来,官帽歪斜,脸上糊着血和泪,“您可算来了!冯大人他……他……”

赵虎一把揪住衙役衣领:“冯德禄人呢?!”

衙役牙齿打颤,指向府衙深处:“在、在后堂……头……头没了……两天了,未得命令,咱们不敢移动……”

半刻钟后,樊丞相踏入后堂时,烛台“啪”地爆了个灯花。

冯德禄的无头尸体端坐在公案前,脖颈断口参差不齐,像是被钝器反复砍剁所致。尸身保持着批阅公文的姿势,右手还握着毛笔,墨汁早已干涸,在摊开的《大原郡志》上晕开一片乌黑。案几左侧摆着半碗凉透的参汤,汤面浮着一层暗红血沫。

最骇人的是挂在房梁上的东西——那颗头颅被麻绳穿过耳朵,悬在正堂中央。冯德禄的眼睛大睁着,舌尖被割去,齿间塞着一张染血的纸条。

赵虎飞身上梁取下头颅,展开纸条时手微微发抖。

“写的什么?”樊丞相厉声问。

“是……是首诗。”赵虎咽了口唾沫,念道:

“断军粮者,当断其首。”

“莫道燕远,华夏剑至。”

落款处画着一柄滴血的短刀,刀柄刻着“夏”字。

樊丞相猛地攥紧纸条,羊皮纸在他掌心碎成齑粉。冯德禄是他亲手提拔的心腹,更是断雁门关粮道的执行者!他强压怒火,声音嘶哑:“可知是哪路人马了吗?这诗和刀上的‘夏’是什么意思?难不成……”

侍卫凑近,压低声音:“探子说……是华夏军。”

“华夏军?真是夏淮安!”樊丞相如遭雷击,官帽下的白发根根竖起。他万万没想到,远在巴州的夏淮安竟会插手雁门关战事!

——夏淮安不是应该在巴州当节度使吗?

他在巴州独掌大权,就是个土皇帝,日子逍遥自在;但大原郡离巴州足有一千多里,他怎么会伸手插到这里?

他猛地想起数日前收到的密报:剑门关有大批兵马出关,以“商队护卫”名义押送货物。当时他只当是夏淮安派兵去楚州收留灾民,未加理会。如今看来……

“难道那些兵马,是冲着大原郡来的?他们来大原郡做什么?”樊丞相眉头紧锁。燕州雁门关和巴州夏淮安,两件完全不相关的事情,怎么会凑在一起?

“相爷,还有更蹊跷的。”侍卫继续说道,“探子说,那支骑兵袭杀冯大人后,花重金连夜征调五千民工,抢修被挖断的官道。如今雁门关的粮道……已经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话说史记

鸣雁

溺死荷花池,真嫡女重生杀穿侯府

南夏夏

出租屋的直播歌神

sgnbndl

火影:开局觉醒无限瞳术

寂灭流

爬行生活

床要睡软的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歼10!

杆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