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怡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5章 奸相,我为华夏打江山,安宁怡秋,肉文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雁门关内,夜。
千口大锅支在关城空地上,火光映照着守军疲惫却坚毅的面容。百姓们穿梭其间,有的添柴,有的搅粥,有的将腌肉切成碎末,撒进沸腾的锅中。肉香混着杂粮的气息弥漫开来,引得饥肠辘辘的士兵们不住吞咽口水。
“排队!都排队!”牛行远哑着嗓子维持秩序,铠甲下的身躯已瘦了一圈。他接过老妇人递来的粗瓷碗,舀了半勺稠粥,又特意从锅底捞起几粒肉末,“大娘,您先吃。”
老妇人连连摆手:“使不得!军爷们守关拼命,老婆子哪能抢这口吃的?”她颤巍巍地将碗推回去,龟裂的手背上还沾着灶灰。
不远处,一名小兵捧着热粥蹲在墙角,突然红了眼眶。他想起家中老母,若知儿子在边关饿得啃树皮,不知该多心疼。
总兵府议事厅中,夏淮安脸色阴沉,眉头微皱。按照原定计划,李山林的骑兵营应当在昨日午时抵达,如今却迟了整整一日。
李山林大步走到夏淮安面前,单膝跪地,声音沙哑:“东家,末将来迟,请责罚!”
夏淮安抬手示意他起身,目光锐利:“怎么回事?”
李山林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怒意:“从大原郡到雁门关的官道,被人断了!”
“三日前,末将便已率骑兵营抵达燕州,用一日时间征集粮草;两日前,末将押送粮草北上,行至大原郡官道时,发现前方桥梁被毁,且道路被挖断,沟壑纵横,深达数丈,车马根本无法通行!”李山林的声音低沉,仿佛压抑着怒火,“大原郡守冯德禄派兵把守,声称是为了阻截北狄骑兵突入中原,防止敌军长驱直入。”
夏淮安冷笑一声:“阻截北狄?北狄大军尚在雁门关外,离大原郡尚有二百里之遥,何须此时断路?”
“末将也是这般质问郡守!”李山林咬牙道,“那狗官支支吾吾,只说奉上命行事。末将再三追问,他才透露出——授意他断路的,是樊丞相!”
“末将知道粮草事关雁门关存亡,耽搁不得!”李山林眼中闪过一丝狠色,“当夜,末将率骑兵营精锐趁黑突袭郡守府,将那狗官从床上拖了出来!”
他猛地一挥手,仿佛再现当时的场景:“那郡守吓得屁滚尿流,跪地求饶,坦白说樊丞相密令他切断雁门关粮道,拖延援军,逼雁门关守军……弃关而逃!”
夏淮安目光一寒:“樊丞相为何要这么做?”
“多半是为了议和!”李山林怒道:“那郡守说,樊丞相已奉皇帝命令,手持圣旨,来燕州与北狄左贤王议和。”
“好个卖国贼!”夏淮安握紧拳头:“为了一己之私,竟然将数万守军逼上绝路!”
樊丞相的用意再清楚不过,雁门关不破,就没有议和的意义。雁门关破了,他就能议和。谈妥条件后,左贤王拿着大胜的名誉和劫掠的物资撤军,樊丞相保住了大原郡等中原百姓而立功,二人还能瓜分大乾国库赔款。
而守军则要白白送命,牛行远这个总兵,更是要背负败将之名,全家都会被牵连!
樊丞相这一招,既回避了皇帝遣他出使巴州的难题,又凸显出自己能议和退敌的重要作用,还顺手除掉了牛总兵这个不属于他党羽下的守边大将,然后就可以安插自己人替代。
只是樊丞相大概算不到夏淮安会卷入雁门关之事,否则,便是连夏淮安都算计了进去。
夏淮安望向南方,眼中寒意更甚:“樊丞相……好一招一石三鸟!”
他转身对身旁的王清芷道:“记下来,樊丞相勾结北狄,通敌叛国,此乃死罪!”
王清芷点了点头。
李山林点头:“末将一刀结果了那狗官,随后连夜征调大原郡五千民工,抢修官道,搭建浮桥。民夫们听说是为雁门关运粮,个个奋勇,昼夜不停,硬是用了一夜,填平沟壑,百姓跳入河水中,用肩膀扛着木板铺成临时浮桥,这才将粮车护送过来!”
说到这里,他抱拳道:“东家,末将擅自斩杀朝廷命官,愿领军法!”
夏淮安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做得对。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若按部就班派人请示,雁门关早已饿殍遍野!”
“既然樊丞相要议和,此时多半已到了燕州,多派人手,调查樊丞相行踪,万万不可让他与北狄会面!”
“是!”李山林领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