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0章 景宁用计,戴权招供,红楼帝业,挽铖,肉文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景宁用计,戴权招供
景宁帝回至江宁织造府后,当即降下严旨,暂且封锁行宫,任何人不经允许一概不得出入。</p>
此时,寝殿内,景宁帝端坐铺着明黄坐褥的宝座,跟前站着雷孝臣与侯渭二人,再无别人,连戴权也被屏退在外。</p>
景宁帝神色凛然,对雷孝臣下旨道:“着你即刻审讯今日擒获的刺客,可用大刑,务要速速审得端倪!要防范可疑之人接近刺客,尤其要……防范戴权、甄应嘉及相关之人!”</p>
雷孝臣领命。</p>
景宁帝又转向侯渭,下旨道:“着你严守行宫门户,凡出入者,无论品阶高低,皆需详记出入缘由。若有可疑之人,遣人暗中跟踪,若可疑之人有可疑之事,不必回奏,即刻拿下审问!尤其要盯紧戴权、甄应嘉及相关之人!”</p>
侯渭领命。</p>
景宁帝认为,今日刺客埋伏精准,而提前知晓他今日往牛首山的,唯有戴权、甄应嘉二人。纵是雷孝臣,也只是提前知晓他今日要微服出巡,不知具体去向。</p>
但景宁帝没有因此就肯定是戴权或甄应嘉捣鬼,或是其他人传递了他今日微服出巡的消息,继而使他被刺客盯上。</p>
景宁帝认为,今日姜念生擒刺客头目,内应或会因此惊慌,急着与外头的幕后之人联系。</p>
一面命雷孝臣刑讯刺客,一面遣侯渭在行宫门户“守株待兔”,双管齐下。</p>
待雷孝臣、侯渭退下后,景宁帝不由神色颓唐起来,</p>
他觉得自己今日微服出行孟浪了。</p>
近日他的皇孙袁历才因贪恋鱼照影的美色而遇刺身亡,而今日,他这位太上皇则又为祭静兰之墓而遇刺。</p>
真真是……</p>
想到此处,景宁帝自嘲地摇了摇头。</p>
他庆幸的是,今日的刺客不多,不过才二十一人,若刺客很多,那他岂不就会步袁历后尘了?</p>
而现在最教他心惊的是,他隐隐怀疑此番刺驾,恐与泰顺帝有关。一来自己这个太上皇确实碍了皇帝的事;二来袁历之死,泰顺帝或会怨恨。</p>
……</p>
……</p>
姜念回到了自己在江宁织造府内的住处。</p>
他独坐案前,手捧一盏茶,却是心不在焉,只顾凝神沉思。</p>
他心中盘桓着一件天大的干系:今日这场刺驾会不会是泰顺帝所为?</p>
细想起来,泰顺帝确有动机。</p>
但,可能性不大。</p>
“今日这场刺驾的幕后主使究竟是谁?”</p>
“前番在扬州刺杀袁历的幕后主使究竟是谁?”</p>
“两场刺杀的幕后主使,究竟是否为同一人?”</p>
“若是同一人所为,此人究竟图谋什么?”</p>
“戴权倒是可疑,但他不大可能是幕后主使,更可能是内应。”</p>
“……”</p>
姜念一时间实在是看不透。</p>
主要在于,他没能抓住一个重点,这个重点就是,今日这场对景宁帝的刺驾,并非真要刺杀景宁帝,只是一场假意行刺。若他能抓住这个重点,便不难推测幕后主使了。</p>
他其实也想到了,今日仅有二十一名刺客来刺杀,显得奇怪。但他觉得,或因幕后主使仓促之间只能调来这些刺客。</p>
他认为,此事他不该继续参与了。若真是泰顺帝主使今日这场对景宁帝的刺驾,他便不该亲自查出这真相。而若不是泰顺帝,他今日生擒了刺客头目,若还能因此助景宁帝揪出幕后主使,那就是大功了……</p>
想着想着,茶已凉了,他却浑然不觉。</p>
……</p>
……</p>
戴权回到自己在江宁织造府的住处,屋内陈设精致,檀木几案上摆着汝窑美人觚,插着几枝花,墙上悬着名家字画,一应器物皆非凡品。</p>
此时,戴权心神不宁地坐在太师椅上,紫檀木的扶手被他攥得死紧,指节泛白。</p>
跟前立着个二十多岁的太监,名唤田启。这田启原是戴权一手提拔的心腹,近日与那诸葛先生往来传话的勾当,皆是他经手。</p>
戴权一双老眼死死盯着田启,声音发颤:“你可曾见过那萧忠?可认得他的模样?”</p>
田启被他盯得心里发毛,忙不迭躬身道:“小的不曾见过,也不知他生得如何模样。”</p>
戴权手指不自觉地敲着扶手,“笃笃”声刺耳。他沉吟片刻,又问:“前儿你说,那诸葛言道,此番假意行刺的死士,除那为首的萧忠,其余皆不知幕后是九爷?也不知我是内应?”</p>
田启点头如捣蒜:“正是如此。”</p>
戴权眉头紧锁,又问:“这般说来,那萧忠既知九爷是主使,也知我是内应了?”</p>
田启被问得心惊胆战,脊背发凉,只得硬着头皮道:“是……是这般。”</p>
戴权挥了挥手,神色疲惫。</p>
田启如蒙大赦,连忙躬身退下。</p>
待屋内只剩戴权一人时,他整个人如烂泥般瘫软在太师椅上,面如土色。</p>
他想起自己经手审过的一些人,任是铁打的汉子,在大刑之下,也没有几个能咬紧牙关的。</p>
因而他认为,若今日姜念生擒的那个瞧着四十岁左右的汉子果真是萧忠,那么,萧忠招供的可能性很大,而一旦招供,八爷党完了,他戴权也完了……</p>
想到此处,戴权不由得打了个寒战,仿佛阴司里的勾魂使者已站在身后。</p>
他定了定神,暗忖道:“如今之计,须得先确认那被姜念生擒之人是否真是萧忠。若不是,万事大吉;若是……”</p>
他咬了咬牙,却想不出什么好计策来,只得长叹一声,心中如乱麻一般,理不出个头绪。</p>
……</p>
……</p>
确实,能在大刑之下守口如瓶的人很少。</p>
然而,萧忠偏生是个能在大型之下守口如瓶的硬汉。</p>
雷孝臣命人对萧忠上了拶指,十指连心,寻常人可能痛得昏死过去。萧忠却咬紧牙关,额头青筋暴起,硬是一声不吭。又命人上了烙铁,皮肉焦糊之味弥漫,萧忠还是不招供。</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