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4章 回京,红楼帝业,挽铖,肉文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回京
这个春天,姜念旧宅中,梨花如雪,纷纷洒洒,衬着青砖黛瓦,倒有几分清冷之态;姜家新宅内,牡丹吐艳,姹紫嫣红,显出一派新贵气象。</p>
而若论这春日花事之盛,却当属西郊畅春园。</p>
此园乃皇家御苑,也实乃当今大庆秉义、盐运判官及掖县盐课司大使、巡检司巡检等一干蠹虫拿下。</p>
审讯之际,又行安民善后之举——稳定莱州盐业,安置胁从盐民及民女。</p>
胁从盐民有近二百人,另有一群民女,或是被周三魁低价强买,或是被强掳,分散在周三魁各处房舍,这些民女要解救安置。</p>
姜念在奏折中提及,已握有登莱青道道员、山东盐运使司盐运同知、山东盐运使司盐运使的受贿罪证……</p>
泰顺帝览毕,一时心绪翻涌,喜怒交加。</p>
喜的是姜念此番雷厉风行,不仅将莱州盐枭周三魁事办得干净利落,比预想中要快要好,且揪出了幕后藏着的袁禟——此人乃泰顺帝的朝中异己,如今罪证在手,对泰顺帝有利。帝王心术,恰似春日园景,明处百花争艳,暗里盘根错节。</p>
怒的却是那周三魁恶贯满盈,贿赂账册竟将莱州官场以及山东盐运使司都几乎一网打尽。山东吏治败坏至此,岂非牧民者反成豺虎?</p>
“好一群蠹国害民的禄蠹!那周三魁必是要满门抄斩的!至于那群禄蠹,朕也要严惩,该杀的杀,该抄的抄!”</p>
泰顺帝指节叩在案上,震得茶盏轻响。</p>
“至于易儿,自当封爵,只是纵此番封了爵,宁国府也不便赐他的……”</p>
想到这里,泰顺帝忽忆起昨日一事。</p>
昨日太上皇景宁帝对他提到,要放贾家的贾珍回京。</p>
一年前,景宁帝出于愤慨,也出于相助泰顺帝、忠怡亲王清查亏空,革去了贾珍的世爵,杖八十,发往海疆效力赎罪,并收回敕造宁国府。</p>
这惩处虽合大庆律例,细究贾珍之罪,倒也不算大事——豪门子弟常有的纨绔勾当,偏撞在了景宁帝的刀口上。</p>
近日大庆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景宁帝圣心大悦,忽想到贾府及贾珍,念及自己与贾府情分匪浅,决定将贾珍从海疆放回来,不过,世爵不会还给贾珍,宁国府自然也不发还。</p>
……</p>
……</p>
荣国府。</p>
荣庆堂内,贾母正与王夫人、王熙凤闲话,忽见林之孝家的满脸堆笑进来禀道:“老太太大喜!方才二老爷命人传回了消息,说畅春园传出旨意,珍大爷要由海疆放回来了!”</p>
贾母闻言,手中慢慢捻动的奇楠香念珠一顿,先是一怔,继而叹道:“阿弥陀佛,总算圣人宽仁。本来,珍哥儿去岁所犯的并非大事。”忙向林之孝家的问道:“既是要放珍哥儿回来,世爵和东府想来也都要还给珍哥儿吧?”</p>
林之孝家的却道:“只说放珍大爷回来,倒是没说要还世爵和东府的。”</p>
贾母不禁失望了。</p>
呵,只把人放回来,不还世爵和宁国府,对荣国府也就没多大好处了。</p>
王熙凤笑着说道:“纵然不还世爵和东府,珍大哥哥既蒙天恩赦回,必是朝廷念及咱们家的功劳,念及国公爷与老太太的情面。”</p>
贾母一听这话儿就开心起来了。</p>
……</p>
……</p>
凤姐院。</p>
王熙凤风风火火地来到了贾琏跟前,拍手道:“可了不得!圣人有了旨意,竟是要放珍大哥哥回来了!蓉儿怕是要被他老子活活打死了,他那些荒唐事,呵!”</p>
话音刚落,却见贾琏脸色煞白,额上渗出冷汗,竟比见了鬼还惊慌三分。</p>
王熙凤何等机敏,柳眉一挑:“你这是怎么了?珍大哥回来,你怎唬成这副模样了?”</p>
贾琏支吾道:“我……我忽然想起账房还有急事……”说罢竟不等王熙凤再问,转身就走,慌得连门槛都绊了一下。</p>
王熙凤盯着他踉跄背影,手中帕子不觉攥紧,心里已起了疑云。忽想起前日平儿提过,说琏二爷近来常往贾蓉那里去……</p>
贾琏呆愣地朝外宅走去,眼前浮现青莲的身影,耳边回响着她娇滴滴的“二爷”,心中则在忧虑着贾珍回京。</p>
“原想着珍大哥永无回京之日,我才与那青莲有染,如今可如何是好?”</p>
正想着,几片海棠花瓣被风吹到贾琏跟前。</p>
那花瓣嫣红如血,倒似预示着一场风波将至。</p>
偷香窃玉正逍遥,忽闻旧主返魂招。</p>
……</p>
……</p>
宁荣街附近的一所大宅,正是尤氏与贾蓉的住处。</p>
这宅子虽比不得昔日的宁国府气派,却也雕梁画栋,陈设精美。</p>
此时尤氏正在内室翻检账册,忽听外头婆子高声传报:“荣府的老太太打发人来了!”</p>
尤氏忙整衣相迎,只见林之孝家的满脸堆笑进来道:“给大奶奶道喜了!畅春园传出旨意,要放珍大爷回京了!”</p>
尤氏一时竟怔住了,两行清泪不知不觉滚下腮边,真如久旱逢甘霖一般。</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