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年除夕的爆竹与裂痕
呆萌的果果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8章 年除夕的爆竹与裂痕,林阳自传琴弦上的年轮番外篇,呆萌的果果霸,肉文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2008年的除夕,津南的雪粒敲在老伯家一楼的塑钢窗上沙沙作响。林阳站在厨房的瓷砖灶台前,看着三婶用不锈钢蒸锅蒸豆包,蓝色的燃气灶火苗在锅底跳跃,抽油烟机嗡嗡作响,将蒸汽排向窗外。这间位于津南区咸水沽镇的一楼单元房里,白色的橱柜上贴着“家和万事兴”的亚克力贴纸,吊柜里摆着大港油田产的“渤海牌”食用碱,塑料桶上印着钻井平台的图案。
塘沽警服上的红围巾
三哥林军穿着藏蓝色警服棉大衣,肩章上的见习警员标志在LEd顶灯下闪着微光。他刚从塘沽派出所值完班赶来,手里攥着条红色羊绒围巾——那是对象梦霞织的,针脚里还缠着根白色棉线。“妈,梦霞说幼儿园今儿个才放寒假,明儿坐轻轨9号线到塘沽站,再倒502路公交过来。”他跺了跺沾着雪的警用棉靴,鞋底的防滑纹里卡着津南特有的盐碱土。
三婶正在不锈钢盆里和饺子面,闻言揉面的手顿在半空,面粉扑簌簌落在围裙上:“塘沽到津南得倒两趟车呢。”她用袖口蹭了蹭额头,手腕上的银镯子碰在瓷砖灶台上发出轻响,“上次她来,穿的羽绒服还是地摊买的,洗一水就跑绒。”林阳打开燃气灶的旋钮,蓝色火苗“噗”地窜起,给蒸锅添了把火,抽油烟机的轰鸣声中,青麻叶饺子馅的香味弥漫开来。
三伯叼着“墨菊”旱烟袋从客厅走来,烟锅上沾着黑油垢——那是他在大港油田当维修工三十年留下的印记。“林军啊,”他指了指客厅里的皮质沙发,沙发扶手上放着三哥的警帽,帽徽在灯光下闪着微光,“爸给你托人问了,港务局老局长的闺女,跟你同岁,人家陪嫁在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有套loft。”
防盗门后的门当户对
三哥把红围巾绕在指间,羊毛纤维被攥得发皱:“爸,我跟梦霞说好了,过完年就去民政局领证。”他的津南话里掺着塘沽口音,“她大我三岁怎么了?在幼儿园带孩子,心细着哩,上次给您织的手套,针脚比劳保商店的还密。”
“心细能当物业费交?”三伯猛地把烟袋锅磕在大理石茶几上,黑灰落在三哥警服的肩章上,“老局长家闺女在开发区外企当翻译,一个月挣的够你在塘沽买半平米房!梦霞家是农村的,她哥还在盐碱地种棉花,你娶她等于背口枯井!”
客厅里的防盗门忽然“哐当”一声响,三婶冲了出去,玻璃酱油瓶摔在800x800的抛光砖上,深褐色的液体在瓷砖缝里蜿蜒,像极了林阳在古籍里见过的血霉斑。“小军你要是敢娶她,我就当没生过你!”三伯的吼声震得客厅吊柜上的琉璃摆件直晃,“你妈要是气出个好歹,我跟你没完!”
老海河边的搜寻
年夜饺子的面还没和完,三婶就不见了。不锈钢盆里的面团盖着保鲜膜,膜上沾着去年贴吊钱的残留糨糊。林阳跟着三伯和三哥冲出单元楼,雪粒打在警服上沙沙响,远处老海河河上的跨河大桥亮着彩灯,桥洞下停着几艘挂着津南牌照的老旧渔船。
“你妈能去哪?”三伯抓着三哥的胳膊,旱烟袋在寒风中晃荡,“她这辈子没出过津南区!”三人沿着河坝找了一个多小时,雪地上只有零星的脚印。三哥的红围巾被风吹得飘起来,针脚里的白棉线在夜色中格外显眼。
“都怪你!”三伯忽然推了三哥一把,“非要找个穷媳妇,现在你妈要是……”他说不下去,蹲在河坝上猛抽旱烟,烟锅里的火星在雪夜里明明灭灭。林阳望着黑漆漆的老海河,河面上结着薄冰,远处供暖公司的烟囱灯塔在雾里忽明忽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