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路悠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5章 海运试探:秘密筹备东南沿海货运航线,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笔尖路悠然,肉文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京城总驿站的了望塔上,林远望着暮色中往来如织的驿马,手中握着暗影小组刚送来的密报。纸张边缘微微泛黄,上面的字迹却透着寒意:倭国正在建造巨型战船,与胡文远残部勾结,意图封锁东南沿海。而此时大明的物资运输仍以漕运和陆运为主,一旦沿海港口被堵,江南赋税、战略物资的转运将陷入瘫痪。
\"漕运衙门虽已稳固,但海运若不打通,始终是心腹大患。\"林远将密报递给匆匆赶来的苏婉娘,窗外秋风卷起几片落叶,拍打着窗棂,\"张居正大人昨日提及,朝廷每年调拨百万石粮食到辽东,陆运损耗高达三成,若能开辟海运......\"
苏婉娘展开《大明海疆图》,指尖划过曲折的海岸线:\"东南沿海暗流汹涌,倭寇、海盗横行,更有严党余孽勾结番商。且自洪武年间实行海禁,民间海船建造规制受限,如今要重启海运,谈何容易?\"她的目光停留在泉州、宁波等港口,那里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今却只剩零星渔船往来。
林远沉思良久,在舆图上圈出三个地点:\"先从隐秘处着手。漳州月港虽非官方港口,却有民间走私商船往来;福州长乐是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造船技术底蕴深厚;还有山东登州,可连接辽东半岛。\"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此事需绝密进行,但必须有朝廷默许。\"
次日,林远秘密拜见张居正。首辅书房内,烛火摇曳,两人压低声音商议良久。\"海运乃国家大计,但若明着推行,必遭保守派阻挠。\"张居正摩挲着胡须,目光灼灼,\"你可暗中筹备,所需物资、人力,老夫自会在六部间协调,但切记——不可声张。\"
得了首辅支持,林远以\"考察地方物流\"为名南下,随行的除了天枢护卫队,还有二十名精通造船、水文的物流学堂弟子。在福州长乐的一处废弃船厂,他们发现了一位曾参与郑和宝船建造的老工匠陈阿海。老人抚摸着腐朽的船骨,老泪纵横:\"当年我大明的福船,可抗十二级风浪,如今......\"
林远当即拜请老人出山,在船厂旧址上设立秘密工坊。他向张居正陈情后,通过工部调拨了部分官库中的造船图纸,并以\"漕船修缮\"的名义申请了专项经费。为避人耳目,工坊对外宣称是\"官办漕船维修站\",实则参考《瀛涯胜览》中记载的宝船图纸,结合实际需求改良设计:船体采用\"水密隔舱\"技术,即使某一舱室受损,也不影响船只航行;船帆改用可调节的硬帆,能根据风向灵活转向;更在船头加装撞角,以备不时之需。
建造海船的材料成了难题。朝廷对优质木料管控严格,公开采购必将引起注意。林远通过张居正协调,以\"西北茶马互市物资置换\"的名义,从西藏换取了大量坚韧的柏木;又以\"江南水患灾后重建\"为由,从江南造船厂调拨了桐油、铁钉等物资。这些行动均有户部公文背书,却未注明具体用途,成功避开了保守派的耳目。
与此同时,苏婉娘带领暗影小组在沿海码头活动。她们伪装成渔妇、商贾,收集海图、潮汐表,与熟悉海况的老渔民攀谈。一位曾在倭寇船上当差的水手透露:\"倭人的战船看似庞大,实则笨重,若遇灵活小船,难以近身。\"这个信息让林远下定决心,打造一批兼具速度与灵活性的福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