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等级分明
1困呼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章 等级分明,大秦:长公子,铁血铁骑破六国,1困呼呼,肉文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奇满意地点点头。
此次灭韩之战看似顺利,但实际上对军队来说极为残酷,各部均有伤亡。
在蒙武有意安排下,一些损失严重的中层将领所带领的部队被交由李奇接管,这正是为了让他建立自己的班底。
这是一种无形的恩惠,只有李奇自己明白,这也意味着李奇欠了蒙武一份人情。
当然,这也可能是蒙武特意留下的机会。
有屠睢和章寒两位五万人将领军,再加上李奇的心腹们,军中任何风吹草动都无法逃脱李奇的掌控。”另外,我已经派人从军中挑选精锐士兵加入亲卫营,预计十天内就能组建起千人规模的亲卫队。”
李青接着说道。”李青,你做得很好。”
“不愧是我最信任的人。”
李奇笑着称赞道。
不知不觉间,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两人的地位已发生显着变化:一个成为统帅,一个升任亲卫统领,两人都掌握了权力。
不过……
军营之中,等级分明,规矩严格,不容逾越。
李青对待李奇的态度始终谨慎有加,这让李奇早已习以为常。”军权、官权皆是如此,那至高无上的王权又该是怎样的孤寂。”
李奇暗自沉思,“难怪 ** 自称寡人,只因权高位重,令人敬而远之。”
然而,他对权力阶层的更迭并无抗拒之心,因为这是通往巅峰的必经之路。”韩地的旧臣被关押在哪里?”
“全数关押在城中牢狱,静候将军发落。”
李青答道,“如今我大秦已掌控韩地,但境内仍有动荡,不少百姓心生不安,甚至有韩地贵族暗中作梗。”
“无需担忧。”
李奇说道,“刚灭韩时,百姓难免惶恐,但我大秦将士秋毫无犯。
待局势稳定,朝廷派人接管正务,一切自会平息。”
李奇对百姓的反应并不意外,他知道改朝换代之际,人心浮动实属正常。
只要让民众生活安定,便无大患。
至于具体的治理事务,他无意插手,他只需确保军事行动顺利即可。
真正推动韩地融入大秦的,是秦始皇派遣的文官。”将军,韩地旧臣多数愿归降,仅少数抗拒。
是否即刻处决?”
李青问。
作为李奇的亲卫统领,同时也是驻守韩地主将的代言人,李青询问着下一步行动的方向。
当前军营中,所有人都在等待李奇的指令,以决定如何处置那些韩臣。”带我去监狱,我要亲自见见这些人。”李奇沉吟片刻后说道。”是。”李青立即转身领路。
新郑城外的廷尉府,本是处理韩地案件、关押囚犯的地方,如今却成了关押前朝重臣的场所。
秦国此次灭韩之战出人意料,令韩国措手不及。
同样的,这种国力上的差距让韩国毫无招架之力。
监狱内部,昔日高贵显赫的韩臣如今都蓬头垢面地被关押在此,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尊严。
秦国攻占新郑时,许多贵族得以逃脱,但也有很多未能及时离开。”救命!\"
\"我愿归顺秦国,愿意为秦国效力,请您向秦国将领传达我的意愿,我愿意归降。”
\"只求放过我一次。”
\"军爷,我曾是大韩廷尉,有才能为秦国服务,麻烦您告知一声……\"
此刻,监狱内并不平静,充斥着哭喊与哀求之声,皆是那些畏惧死亡的韩臣所发出。
最初,普通囚犯对这样的场景感到惊讶,但现在已经习以为常。
这就是曾经高高在上的存在,如今却沦为阶下囚,与他们别无二致。
面对这些投降的韩臣,那些忠于韩王的臣子起初愤怒斥责,但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也默然了。
他们被关押在这里已有一个多月,期间从未有人前来处置,最初听说蒙武将军要把他们押送到咸阳,可如今得知蒙武的大军已班师回朝,他们依然滞留于此,自然心生恐惧。
而看守监狱内外的士兵也未曾正眼瞧过他们,只是当不堪其扰时,才会随意挥鞭抽打那些哭喊者。
什么韩地权贵,不过是一群阶下囚罢了。”国家不成体统,臣子不忠不义,难怪有此遗恨。”
韩非目睹此景,叹息摇头。”李将军到。”
牢狱中骤然响起一声洪亮的喝声。”恭迎李将军。”
随即,内外值守的将士齐齐弯腰行礼,态度毕恭毕敬。
李奇身为韩国境内最高军事统帅,手握生死大权,无人敢存半分轻慢之心。”李奇,那个 ** 暴鸢之人,如今竟成了坐镇一方的大将。”
“年纪轻轻,在我国不过是一伍长,但在秦国却能统领一方,秦国律法公正严明,秦王气魄,各国难以企及。”
“眼下是灭韩之时,或许不久后便是灭六国、统一天下之日。”
“可惜我王非秦王,我国非秦国。”
“当年商君变法于秦,那需要何等胆识方可达成。”
“我韩非虽有变法之志,却未能实现。”
韩非抬眼望向门口被簇拥而至的身影,不禁自嘲一笑。
当日朝堂之上,他对李奇印象深刻。
囚牢岁月漫长,他也从值守将士的闲谈中得知了不少关于李奇的事迹。
从那些士兵对李奇的崇敬之情,韩非隐约明白了这位年轻将领在秦军中的威望究竟有多高。”牢里的韩臣状况如何?”
李奇步入牢中,向值守千人将询问。”回禀李将军。”
“这些人原是高位者,怎能承受这般劳苦,已亡故许多,尸骨皆弃于乱葬岗。”
“但仍有不少存活,只待将军发落。”
千人将毕恭毕敬地答道。
李奇微微点头,继而追问:“具体哪些人亡故了?”
“名单尚在整理,不过地位最高的死者是韩相张平,年事已高,平日养尊处优,数日前便病逝狱中。”
千人将恭敬回答。”张平,是张良的父亲吧?”
李奇心中默念,却不以为意。
接着,他又问千人将此行的关键所在:“韩非近况如何?”
……
“回将军。”
“韩非囚于何处?”
千人将立即指向内牢一处囚室,“在那里。”
李奇顺着目光看去。
韩非盘坐于地,神色平静,与那些高声求降的韩国官员不同,他似已对生存无欲无求,浑身散发着孤寂的气息。”韩非,法家集大成者。”
李奇瞥了韩非一眼,暗自思忖。
历史长河中,若商鞅是法家开端,后来诸国变法皆由此起。
至战国末年,当世公认的法家巅峰唯有韩非一人,而非李斯。
若非如此,李斯怎会忌惮韩非?他惧怕韩非入秦得秦王重用,威胁自身地位。
昔日稷下学宫,韩非论法已胜过李斯,他岂容韩非再次压他一头?
“这般人才,若能归附于我,实乃幸事。
我既已改写历史,何不更进一步?”
“他若肯归顺,必能在秦立足,甚至受秦王重用。”
“若不然,杀无赦。”
李奇心中决意。
随后,他对千人将吩咐:“带他出来,本将欲与他独谈。”
言罢,李奇转身离去。
终究,此行只为韩非而来,其余人等,皆不在他眼中。”将军饶命!我愿归降大秦,请放我一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