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困呼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6章 皆愿应允,《妻子为丈夫升职》,1困呼呼,肉文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然而王简与桓漪却心生忐忑,显然嬴正的话语中暗藏试探之意。”武安君之才,领军之能,于大秦乃至天下皆无可匹敌。
大秦得武安君,实为万幸,大王之福,相较之下,臣唯有自愧不如。”
\"若有武安君率领百万秦军,大秦定能所向披靡。”王简由衷赞许。”臣赞同。”桓漪随之附和,\"武安君之能力,千古罕见,即便昔日白起将军,亦难与今日相比。
大秦吞并四国,每破一国,皆因武安君建功,四国之君亡于其剑下,上将亦无例外。”
\"这般统军之才,这般战绩,古今又有谁能及?\"
桓漪恭敬地说道:“武安君执掌兵权,臣深感钦佩,定当全力遵从。”
他的语气中满含敬意。
天下皆知。
若换作他人担当武安君之职,哪怕出身王室,对于心高气傲的王简等人来说,也断不会心服。
他们只服膺那些凭战功赢得锐士尊敬的人。
李奇便是这样的人物。
战功卓着,助大秦灭诸侯,让他们不得不折服,更生敬意。
即便李奇年纪轻于他们,他们仍自叹弗如。”倘若将来寡人要求你们倾尽全力辅佐武安君,你们意下如何?”
嬴正注视着王简与桓漪,突兀问道。
此言一出。
王简与桓漪颇感惊讶。
但很快齐声答道:“请陛下安心,武安君掌军,臣等必尊其令,绝无异议。”
“不对。”
嬴正摇头,继而说道:“寡人希望你们能为武安君献出生命,效忠到底,可否愿意?”
听闻此言。
王简与桓漪完全怔住,满脸疑惑地望着嬴正。
为李奇献身效忠?
这是何意?
身为大秦上将军,他们本就奉李奇号令,助大秦击溃强敌,统御万方。
但嬴正此言究竟何解?是要他们效忠李奇本人吗?
唯独蒙武心领神会,虽未感到意外,内心却极为振奋:“终于到了这一刻。
陛下正向自己亲近之人透露李奇的真实身份,待日后天下归一,真相揭晓时,众人皆将成为李奇的坚定支持者。”
“自从寡人主持武安君婚事之后,你们是否觉得寡人对武安君格外优待,甚至对他一家也格外看重?”
“甚至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女。”
嬴正微笑着对二人说道。”宫中确有此说。”
“陛下对武安君的厚爱,世间罕见。”
“但这都是武安君为大秦立下诸多功勋所得,这一点毋庸置疑。”
王简与桓漪相继回应道。
秦王嬴正微微一笑,环视众人后反问:“诸位上将虽屡立战功,但寡人何曾这般对待过外臣?”
王简与桓漪闻言心生疑惑,对嬴正话中的深意难以捉摸,一时无言以对。
然而,接下来的一句话令两人震惊不已。”李奇,”
嬴正平静说道,“是我的儿子。”
此言一出,如晴空霹雳,震得王简与桓漪面露惊容,心中翻涌。
他们难以置信地互相对视,怀疑自己是否听错。”大王,请再说一遍。”
王简声音微颤,不敢确信。
桓漪虽未言语,却已面露震惊之色。
嬴正对此早有预料,他知道这一消息一旦公开,必将在朝野掀起轩然大波。”李奇不仅是我的儿子,更是我的长子,大秦的长公子。”
嬴正再次确认。
王简与桓漪陷入沉思,终于明白此前嬴正为何要求他们效忠于李奇。
原来,李奇不仅是外臣,更是秦国王室血脉。
瞥见身旁的蒙武,王简好奇地询问:“老蒙,你是否早已知晓此事?”
蒙武笑道:“我得知此事的时间,甚至早于大王。”
他脸上挂着一丝得意。
桓漪随即追问缘由,蒙武解释道:“据我所知,李奇自幼生活在雍城李家村,并非出自宫中夫人。”
王简皱眉思索:“莫非大王在民间另有牵挂?”
当年若非嬴正亲自提起,他们几乎难以置信。
蒙武率先开口:“大王还记得那位陪伴您多年、后来不知所踪的夏夫人吗?”
此言一出,王简与桓漪互望一眼,脑海中浮现出二十余年前的画面。
彼时,他们虽已身居高位,却还未真正踏入权力核心,也未获嬴正重用。
那时,嬴正刚刚即位,朝正尽被李姬及宗室权贵把持。
年轻的嬴正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故,也遭遇了继位后的首次重大挫败。”莫非是夏玉房?”
王简喃喃道。”不错,正是她。
昔日太后和宗室反对立夏夫人为后,不久后夏夫人便悄然离开咸阳。”
“这么说,武安君竟是夏夫人的儿子?当年夏夫人离京之时,已怀有大王骨肉,如今的武安君便是其子?”
短暂思索后,两人已然明白真相。
王简直视嬴正,沉声问道:“大王可是打算立武安君为太子?”
桓漪随之抬眼,静待回应。
嬴正语气坚定:“不仅立奇儿为太子,还要追封其母为王后。
武安君不仅是未来之君,更肩负着延续我大秦盛世的重要使命。
宫中其他公子与之相比,皆显逊色。”
王简毫不犹豫地表态:“武安君堪当大任,臣愿竭诚辅佐,生死相随。”
桓漪亦附和:“武安君智勇兼备,不论领军治国,皆能担当重任,臣甘愿效忠。”
显然,两人经过深思熟虑才作出此决定。
自古以来,新帝即位,必有新臣辅佐。
这道理显而易见。
自嬴正掌控朝纲,朝廷众臣几乎被全面调整。
不称职者、君主不喜者皆遭淘汰。
待新君登基,情形依旧如故。
新君必定扶持忠于自己的臣子。
因此,如今诸多皇子背后都有支持者,这是未雨绸缪之举,也可视作早期投资。
若扶持的皇子登基,他们便能荣华富贵,位列高位。
王简与桓漪始终秉持明哲保身的原则,不愿卷入党争。
毕竟一旦站错队,后果不堪设想,尤其对他们这些手握重权的大臣而言,失败意味着灭族。
然而,当前情况不同。
无须他们抉择或介入纷争,因当今大王已为他们做出了选择。
君命既出,自当遵从。
身为秦国上将军及权臣,他们的忠诚只属于王室。
君有令,岂敢不从?
此外,李奇出身军旅,深受百万将士拥戴,若其继位,必能赢得全军效忠,这是其他皇子无法比拟的优势。
听罢二人表态,嬴正面露笑意。”王卿,桓卿,”
他说,“你们均为忠于寡人的重臣。
寡人长子李奇之事,仅少数几人知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