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长安风云,帝国黄昏
小皇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章 长安风云,帝国黄昏,妙龄女被老汉压身小说更新时间,小皇龙,肉文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风暴前夕:铁蹄压境,帝都惊惶】
荥阳一战之后,赵信声威震天下。
章邯被俘,秦廷名将尽失;
项梁重伤逃归江东,楚地群龙无首;
齐地田荣遣使求和,愿奉赵信为“共主”;
濮阳豪族主动归附,献上粮草与兵器。
赵信并未停下脚步。他站在荥阳城头,望着西方的天际线:
“从这里出发,再过三百里,就是函谷关。”
“过了那里,便是咸阳。”
“那个曾经让我们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地方。”
“我将以胜利者的身份,走进它。”
幕僚陈平进言:
“将军若要攻取关中,必须速战速决。”
“秦虽衰,然其根基未毁。”
“若久拖不决,恐有变数。”
吴广则忧心忡忡:
“听说胡亥已死,赵高掌权。”
“此人阴险狡诈,必不会轻易就范。”
赵信点头:
“正因为如此,才更不能给他们喘息之机。”
“我们要让整个帝国明白——旧时代已经结束。”
他随即下达三道命令:
整编魏地降卒,扩充兵力至两万人;
调动影卫司潜入关中,策反地方守将;
发布《讨秦檄文》,揭露赵高罪行,号召百姓响应。
檄文内容如下:
“今赵高弑君篡权,结党营私,残害忠良。”
“赋税苛重,徭役繁多,民不聊生。”
“吾赵信起于民间,誓除奸佞,还政于民。”
“凡愿助我者,皆可得地、得粮、得新生!”
檄文传遍天下,百姓奔走相告。有人焚香祭祖,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也有人低声哭泣:“我们等得太久了。”
【第一战:破函谷关,血染山河】
赵信亲率一万五千精锐,沿渭水北岸西进,目标直指函谷关。此关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守将是王离,乃王翦之孙,统领五万秦军,士气尚存。赵信采取“分兵诱敌 + 奇袭侧翼”战术:
吴广率八千步兵正面佯攻,吸引王离主力;
虎豹营夜渡渭水,绕道小路突袭关后;
影卫司提前策反部分守军,在关键时刻打开东门。
战斗持续三日。最终,虎豹营突破城墙,斩杀王离,函谷关陷落!赵信立于关门之上,望着脚下的尸骸说道:
“这一战,不是为了复仇。”
“而是为了终结一个时代。”
“从此刻起,秦之屏障已破。”
“接下来,是它的末日。”
【长安风云:宫廷政变,帝都动荡】
函谷关陷落的消息传入咸阳,举朝震惊。赵高慌乱之中召集群臣议事:
“赵信已破函谷关,直逼咸阳!”
“诸位有何良策?”
众臣面面相觑,无人敢言。子婴怒斥赵高:
“你弑君篡权,祸国殃民!”
“如今外敌压境,你还想苟延残喘吗?”
赵高冷笑:
“你以为自己能做什么?”
“没有我,你能登上皇位?”
子婴沉默片刻,忽然起身拔剑,刺向赵高!一场宫廷政变就此爆发。赵高重伤倒地,被押入狱中。子婴登基称帝,改元“永昌”。他立即派出使者,向赵信求和:
“赵公若能退兵,愿割地纳贡,永不侵扰。”
赵信却只回了一句:
“我要的,不是和谈。”
“是彻底的终结。”
【决战咸阳:火烧阿房,帝国谢幕】
赵信下令全军加速西进,直扑咸阳。沿途百姓纷纷响应,加入义军,队伍迅速扩充至三万人。赵信亲自制定作战计划:
第一梯队:虎豹营与骑兵旅,奇袭咸阳南门;
第二梯队:中央步兵旅,强攻北门;
第三梯队:工兵营,破坏城墙防御设施。
他还特别启用“虎豹骑军魂系统”的终极形态——神将觉醒模式,所有将士获得短暂但强大的力量加成,足以应对最后的抵抗。战斗在黎明时分打响。虎豹营如猛虎下山,一路冲杀,连破数道防线。咸阳城内火光四起,哭喊声不断。子婴见大势已去,携玉玺登上阿房宫最高处,欲自焚身亡。赵信赶到时,只见烈焰腾空,昔日辉煌的宫殿正在化为灰烬。他仰望天空,轻声道:
“秦,终究是亡了。”
“但它曾有过辉煌。”
“只是,它忘记了人民。”
【尾声:帝国黄昏,新纪元启】
咸阳陷落,标志着秦帝国的彻底终结。赵信进入皇宫废墟,召集各地诸侯、将领与百姓代表,宣布:
“从今日起,秦王朝正式灭亡。”
“新的政权,将以民为本,以法为纲。”
“我们将建立一个新的国家——‘赵’!”
“它不属于任何贵族,也不属于任何家族。”
“它属于所有人。”
全场肃然,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呼喊:
“赵王万岁!”
“新政万岁!”
“新天下,新希望!”
赵信站在皇宫废墟之上,望着远方的地平线,低声说道:
“这一路走来,我们失去太多。”
“但也赢得了未来。”
“这不是终点。”
“这只是另一个开始。”
他知道:
这场战争,才刚刚拉开帷幕。
【万象更新:废墟之上,重建山河】
咸阳宫残垣断壁,火光未尽。赵信立于阿房宫废墟之上,望着远方的地平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