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铁轨上的泼水节
汪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7章 铁轨上的泼水节,钢轨上的五年:三千到存款五十万,汪途,肉文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四月的仰光,雨季的脚步渐近。晨雾还未散尽,检修库外的芒果树已坠满青果,蝉鸣裹着湿润的风钻进窗棂。扎伊蹲在道岔旁,正用细砂纸打磨新换的钢轨接头——这是老觉长老教的“土办法”,说是能让金属接缝更服帖,像老茶碗的釉口,严丝合缝又不硌人。
“扎伊!快来调度室!”通讯员小岩举着对讲机跑过来,额角挂着汗珠,“今天有批特殊客人,要跟咱们一起巡线!”
扎伊擦了擦手,跟着小岩往调度室走。还没进门,就听见此起彼伏的笑声。调度室里挤满了穿民族服饰的人:克伦族的彩虹筒裙、掸族的银扣短褂、德昂族的织锦围腰,最前排的是几个系着红领巾的缅甸小学生,正扒着窗台往里瞧。
“这是曼德勒来的小学师生,”丹辛站在中间,手里举着个平板,“人家要体验‘铁路开放日’,想跟着咱们巡线呢!”平板里播放着宣传片,画面里是孩子们在课堂上用蜡笔画铁路,用缅语唱着改编的《火车歌》:“哐当哐当,铁龙跑,中缅手拉手,幸福路上不迟到……”
“我们要坐驾驶室!”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踮起脚喊,发梢别着朵粉色鸡蛋花,“老师说,火车司机的位置能看到整片森林!”
机务段的老貌正好推门进来,听见这话乐了:“成!让咱们的‘大铁牛’带你们转一圈。”他拍了拍身后的hxd3d机车,“不过先说好,驾驶室可没空调,风往脖子里灌,你们怕不怕?”
“不怕!”孩子们异口同声,有个小男孩还拍着胸脯,“我们跟爷爷赶牛车去过山里,风大着呢!”
上午十点,阳光正好。机车缓缓启动,孩子们挤在驾驶室两侧的观察窗前,眼睛亮得像星星。老貌握着操纵杆,嘴里哼着掸族小调:“铁轨弯,铁轨长,铁龙驮着金银粮……”吴丹在后面举着手机录像,镜头扫过孩子们兴奋的脸——有个小女孩把脸贴在玻璃上,哈出的白气在窗上晕开个小月亮。
“看!那片稻田!”小岩指着窗外喊。青绿色的稻浪里,几个戴斗笠的农妇正弯腰插秧,田埂上跑着几只花鸭,扑棱棱溅起水花。“那是咱们铁路沿线的水田,”老貌解释,“修铁路时特意绕了弯,没占他们一垄地。去年丰收,老乡还送了我们一筐糯米,蒸的饭香得很!”
扎伊望着窗外,忽然想起上周路过村寨时,有个老太太往她怀里塞了把茉莉花。“说是给铁路姑娘的,”她笑着说,“说我们的制服像茉莉花瓣,白得干净。”
机车驶入一段新建的桥梁,桥下是条清澈的河。孩子们扒着栏杆往下看,河水里游着银色的小鱼,对岸的凤尾竹在风里沙沙响。“老师说,这条河以前没桥,”小女孩指着水面,“爷爷的爷爷过河要坐竹筏,有回竹筏翻了,差点没捞着命。”
“现在好了,”老貌指着桥墩上的中缅文标识,“这座桥是华国工程师带着咱们缅甸徒弟建的,用的是咱们自己的水泥,连桥墩的石头都是两岸村民挑的。”他顿了顿,又补了句,“桥修好那天,村民们杀了头大象庆祝,象鼻子卷着彩旗,比咱们敲锣打鼓还热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