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怡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7章 两封奏折,我为华夏打江山,安宁怡秋,肉文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她缓缓起身,凤袍拖曳过金砖,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北狄再凶,不过是要钱要地;可夏淮安若成了气候……”她猛地转身,眼中寒光乍现,“他要的,是改朝换代!”
皇帝瞳孔微缩:“母后的意思是……”
“北狄赢了,无非死一些百姓,割让燕云几座城池,赔些金银。”太后指尖划过案上舆图,在“雁门关”三字上重重一按,“可若夏淮安赢了,他麾下那支‘华夏军’便会趁势坐大!到那时,他振臂一呼,打出‘清君侧’的旗号,这江山还姓乾吗?!”
窗外惊雷炸响,闪电照亮太后狰狞的面容。
“夏淮安在巴州推行新政,免赋税、办学堂、练精兵——他收的是民心!”太后一把攥住皇帝的手腕,指甲几乎掐进皮肉,“若朝廷派粮草和精兵支援雁门关,就是替他铺路!待他击退北狄,边关将士谁不视他为再生父母?天下百姓谁不赞他仁义?”
皇帝喉结滚动:“可若雁门关破,北狄长驱直入……”
“那又如何?!”太后厉声打断,“北狄不过是求财,他们每次破关,也不过是杀一些百姓,劫几座城池,多要一些赔款罢了。”
“万一北狄大军打到京城……”皇帝面露惊惧之色。
太后冷笑:“大不了迁都南下,割地议和!历代帝王,谁没丢过几寸疆土?”她猛地甩袖,案上茶盏应声而碎,“可皇权若失,你我母子便是砧板上的鱼肉!”
“母后的意思是……”皇帝脸色微变:“朕应该和北狄联手,趁机除掉夏淮安这个隐患?”
“不错!”太后露出赞许之色,点了点头:“那夏淮安若是躲在巴州,确实不易处置。但他竟然去了雁门关,这就是斩除后患的天赐良机!有北狄大军动手,无需朝廷出兵出力,岂不更好!”
“所以,朝廷不但不能支援雁门关一兵一粮,还要下密旨,派兵严守巴州至雁门关的官道,让巴州大军无法前去支援雁门关,便可借北狄之手,灭掉夏淮安。”
“可是,”皇帝还是有些犹豫:“朕乃大乾皇帝,岂能与外敌联手,致国门失守……”
“皇帝!”太后厉声说道:“区区一个雁门关,丢了也不是大事!北狄屠城,死的也只是区区百姓!但夏淮安谋逆,却是大事,到时候死的,就是你我母子!”
皇帝微微点头:“朕……明白了。”
“可万一……”皇帝又问道:“万一,就算朝廷断了雁门关援军,夏淮安还是击败了北狄大军,那该如何?”
太后微微一笑:“若真是如此,那便是天助我大乾!到那个时候,夏淮安和北狄必然两败俱伤,你再派兵收拾残局。既能除掉心腹大患,又能赚个‘御驾亲征、大获全胜’的美名,收回巴州,重创北狄,大涨国威!”
“母后所言极是!”皇帝连连点头:“那樊相这边……”
“先安抚……”太后说道:“若是夏淮安败了,与北狄议和时,还需用到此人。若夏淮安胜了,就命樊相去灭了夏淮安,若因此导致巴州民心沸腾,可再杀樊相以平民愤。皇帝,这便是不可为外人知的皇帝权术!”
“为帝之道,不能只看大臣是忠是奸,而是看他是否能为皇权所用。”太后谆谆教诲道:“夏淮安信中所言樊相通敌之事,多半属实。但两封奏折中,皇帝只能采信樊相的奏折!因为樊相勾结北狄对付夏淮安,对巩固皇权有利!”
“母后高明,孩儿受教!”皇帝恭敬回应:“明日早朝,孩儿知道该如何处置两封奏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