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日常1
椰汁红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53章 日常1,直播通古代后,我把系统上交国家,椰汁红糖,肉文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回去的时候她便是和白琴、廖明他们都分享了一下。
廖明笑着说,“以前朝代的熊猫很多,而且还有很多灭绝的生物,要是能够移交一点给后世的进行保护或者研究,也挺不错的。”
也就是这一点让朱清谷好奇起来,她研究了一下,忽然间想起来之前在小说里看到过的科普,以前在河南还有大象的,要不然为什么河南被简称为‘豫’?
在甲骨文当中的‘豫’字就是一个人牵着大象,所以河南也有大象之地的意思。
朱清谷越发好奇起来,找寻了许多相关的资料。
商周的时候,黄河流域还有很多象群,从商代甲骨文当中就可以看到记录,殷墟还出土过象骨化石!
那个时候的黄河中下游气候温暖湿润,就像是现在的云南,也是比较适合象群生活的。
到了秦汉之后,气候就逐渐转冷,象群开始向温暖的南方迁移,比如说到了长江流域,而且唐代的时候,人们已经开发岭南了,应该也是会破坏象群的栖息地,象群肯定会再次迁移。
果然,朱清谷看到的也是一样,那么宋元之后的气候就更加冷了,象群也是一点一点的迁移,到了现在,我们国家的野生象群仅仅存在于滇省这边,是濒危保护动物。
于是她一下子就到唐朝去看了看,不单是看唐朝的文人对甲骨文的发掘和保护情况,还打算看看这个时候的象群。
来到甲骨文发掘地这里,她就看到了不少后世的专家学者带着自己的弟子和这些古人混杂在一起,一些人选择现场发掘,一些人选择复原保护,一些人选择破解上面的内容。
不管是现代人还是古代人现在都是被晒得一脸沧桑,黑黢黢的。
愿意留在这里的,除了因为做项目,还因为他们对上古时期的记录很感兴趣,所以他们才能够坚持下来。
一个老教授带着自己的学生,还有一个古人在帐篷里小心翼翼的将甲骨文上面的粉尘用刷子轻轻的扫除。
朱清谷在这里站了很久,他们也没有注意到她,但她却听到了这个古人的名字,叫做陆德明。
在系统当中搜索了一下,朱清谷才知道这位也是大有来头的!
陆德明编纂的《经典释文》,对先秦至唐代的儒学经典文字、音韵、训诂进行考证,是研究古代经学的重要书籍。
这本书还保留了许多失传的古籍音义资料,为后面的学者研究经典提供了依据,可以说是一个牛人!
看来现在的他还要研究先秦甚至之前的商代的文字和音韵了。
也不知道后面学习这一门的学生到底是会感谢他还是会嘀咕他?
朱清谷倒是好奇这里有没有关于大象的记载,结果这位负责招待他们的老教授的学生吐槽道,“别说大象了,目前为止天天都是煮个人,尤其是羌人,搞得我都好奇羌人的味道了。”
“这可不兴吃啊!”朱清谷开了声玩笑。
学生又说,“所以封神里把伯邑考做成肉羹就是他们那个时候的习俗。”
朱清谷:“……好地狱的笑话。”
他耸耸肩膀,“学历史不就是为了看懂这些的?比如说商鞅最不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小马宝莉!”
朱清谷觉得这个人也挺活宝的,难怪刚才看见他和这个考古发掘现场的人都打成一片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