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1章 该让位了?,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山泽,肉文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嗯.....”

铁铉声音刚一落下,李善长心头立时咯噔一声。

紧张之下也是下意识的攥紧了方才朱标交给他的奏疏。

“铁御史一心为国,乃我朝之幸。”

“不过陛下圣明,一切当由陛下明断才是!”

“嗯。”铁铉应了一声,随即便同朱樉几人大步朝谨身殿的方向走去。

待几人走远,李善长赶忙打开手中奏疏。

这不看还好,当看到奏疏上赫然写着他弟弟李存义的名字时。

本就年迈的李善长只觉眼前一黑,身子趔趄赶忙撑着一旁的墙壁方才站稳。

怪不得!

怪不得铁铉对他冷言冷语,原来是稽查到了李存义的过错。

更让李善长觉得后脊发凉的,乃是这封奏疏竟是朱标交给他的。

如此一来,他竟想不明白朱标打算如何处置李存义,更不知会不会因此牵连他李善长。

待走进马车后,李善长再难抑制心头担忧,忙打开奏疏仔细翻阅起李存义的罪状。

“李存义任项城知县,为官中庸,少有政绩。”

“往来官员多有宴乐。”

“锦衣卫探查其家,府库银两三千余,名下田舍数十.....”

“因其乃韩国公胞弟,故臣不敢贸然查之。”

待看到如此字眼,原本便极为紧张的李善长,此刻更是不由惊出一阵阵冷汗。

为官中庸,少有政绩这些都还好。

大不了免官便是,他也不希望李存义继续当官。

至于府库存银几千两,名下田舍数十亩,这些虽不是李存义知县俸禄所能购置的。

可终究是他李善长之弟,名下多些财产也无可厚非。

毕竟锦衣卫还未查明李存义的确有搜刮民脂民膏的明确罪行。因此李存义名下的财产,尚且还有转圜的余地。

最让李善长紧张的,到底还是就给往来官员多有宴乐。

要知道,李存义区区一个知县,在百姓眼中是父母官。可在京官,甚至放到地方官场,七品知县乃是最末流的存在。

路经项城的各级官员自然与李存义多有宴乐,自然也不是冲李存义知县的官职。

各级官员自然是冲李存义有自己这个韩国公的兄长。

所有让李善长最为忌惮的,乃是他不知李存义究竟打着他的旗号,做了什么事。

倘若真是违法乱纪,欺压百姓。

到时候一个管教不严,断然也是糊弄不住朱标这个天子的。

“不回府了,改道诚意伯府!”

自打胡惟庸被处置后,李善长便也与其先前的党羽门生彻底划清界限。

眼下除了刘伯温,他还真不知道该同谁商议。

片刻功夫。

待将李存义之事说完后,李善长眼眸微转,赶忙继续道:“今日朝会陛下召铁铉、马虎、谢全三人回京,接下来自然是让他们三人留任京城,委以重任。”

“想来为陛下献改土归流妥善施行之策后,我也是时候该告老还乡了。”

即便李善长没有直说,可那略有颓靡的语气,刘伯温自然能听出落寞之意。

想来是误以为朱标要他给铁铉三人腾位置,这才有了几分鸟尽弓藏的悲楚。

然而话又说回来。

无论是对他,还是对李善长来说,能在这年纪全身而退,乃是梦寐以求的好事才对。

“善长兄怕不是以陛下鸟尽弓藏,厌弃于你?”

“诶~”李善长重重叹了口气,也算默认。

可此时刘伯温却突然出声笑道:“善长兄,陛下若真是厌弃于你,为何不将李存义之事摆在明面上,直接将你罢免?”

“倘若有心让你给铁铉三人腾出位置,为何没有命铁铉于朝上弹劾李存义?”

“善长兄怕是多想了。”

“如今你在朝中仅有爵位,并无官职。况且先前诸事,甚至就连今日这改土归流一事,陛下都特召你入谨身殿详谈。”

“说陛下厌弃于你,有意让你致仕还乡。这话我却是不信的!”

“嗯....”

“不过善长兄方才一言,却也是中肯!”刘伯温抿了口茶,继续说道。

“李存义是否有不法之行姑且不论,陛下私下将铁铉的弹劾奏疏交给你,便对此事已有表态。”

“为报君恩,善长兄也该费心穷思,助陛下顺利推行改土归流。”

“这是自然!”

李善长也明白,即便是为了将功补过,他也要协助朱标顺利推行改土归流。

这也正是他没有回府给李存义发去书信,而是率先赶来刘伯温府的原因。

“只是伯温。”

“若想推行此策,云南、吐蕃那些个地主势必极力反对,依照当地实情,民变也是必然。”

“只是看陛下的意思,似乎是同意派兵镇压可能发生的民乱,但却又不忍大量屠杀当地百姓。”

“可是伯温你也应该清楚,若不以屠刀严惩,震慑当地百姓,他们必然还会遵照地主、奴隶头子的命令,对抗朝廷。”

“当地百姓早已被土司、地主驯化,我朝若是对他们施恩宽纵,他们反倒觉得咱大明朝廷好欺负。”

说的再直白一些,大明与当地的地主谁的威慑更深,谁更能让当地百姓恐惧,当地百姓就会更愿意听谁的话。

并非李善长轻视当地百姓,也不是说偏远地方的百姓没有骨气,只是温顺待宰的羔羊。

只是云南土司、吐蕃教廷对当地百姓荼毒太深,那些百姓只会因为恐惧听命。

而听到李善长说完,刘伯温微微颔首,语气缓缓说道。

“善长兄不是想的很清楚吗?”

“方才说的不正是推行改土归流的良策?”

“嗯?”

见李善长愣愣注视着自己,刘伯温也不拖延,直接说道:“正如善长兄所言,既然云南、吐蕃当地百姓受奴役已久,那贸然给他们做主的权利,恐怕也会生变。”

“既然如此,那不如便使我朝替代当地土司、教廷,约束其民。”

“只要我朝循循善诱,慢慢给他们自己做主的权利,不出两代人,当地百姓便也与我中原百姓无异。”

“而且一经教化,当地的百姓更是会对朝廷感恩戴德。”

“这....”

闻言至此,李善长抿了口茶水不禁沉思了起来。

用朝廷代替奴役主,奴役当地的百姓?

此法虽说极有可能奏效,可堂堂大明朝廷将偏远地区的百姓视作奴仆,奴役驱使。

这着实有损天朝颜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墨总,夫人又又又生了三胞胎

走失的青鸟

求生,开局小木屋,我能具现化

石头长芽

炼气期如履薄冰,元婴期重拳出击

金火旺甲木

惊!天机门小公主又在摆摊算命

千雪的梦

缘,永无止境

阿玲啊

凡人修仙:开局看守草药场

一梦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