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来自大明的跳脸开大
六个硬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07章 来自大明的跳脸开大,历史大乱炖,我打造华夏千古城,六个硬币,肉文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是梦华城灯光落下前响起的最后一句话。
正当游客们感受着景区递刀子时。
唰唰唰!
就在隔壁,大明城,亮了起来。
同时,大明四处传来乐器声,合奏出一首九州同。
梦华已不再,大明正风华。
虽然吧,自打赵匡胤来了之后,朱元璋没那么好拿捏大宋的软柿子了,但每次见着赵匡胤,朱元璋起手就是一句:“燕云十六州咱收回来啦。”
立马能把赵匡胤气的闭嘴。
所以这一次的春晚,作为邻居园区,大宋的谢幕衔接了大明的开幕。
就像是黑暗之中再盛放出光来。
先前的刀子,似乎也没那么难以接受了。
大明城的街道上,载歌载舞的场景再度出现,只是和先前不同,大明城里,多了好些不同服饰的人。
有奢香带领的大明彝族百姓,有蓝玉带领的苗人女子,还有永乐位面来的朵颜三卫的载歌载舞蒙古人,有回族的郑和,甚至有宫里被抽过来的内侍员工,虽然在被选中时就已经自动剥离了内侍身份,这类多数则多数是朝鲜人,还有大明各地被选来的普通百姓,也非全是汉族。
尤其是沐英那边手下人也被选了不少,现在老朱和沐英那边沟通都是靠着这批各族人。
虽是凑不齐五十六个民族,但也有了些民族大融合的意味在。
其中,朱元璋今日未着龙袍,而是带着朱家在景区的所有人,穿着新衣,穿插在百姓之中同乐。
一起跳着迎宾的舞,把热情带给游客。
同时,这也是作为大明的开幕表演。
游客们就见那花样繁多的各族服饰,有些员工他们平日里也见过,但也实在是没想到他们是少民。
似乎,这才是更大意义上的九州同。
开场的表演过后,游客们凑到了小秦淮岸边,大明的主演出,是放在画舫之上的。
当然,要是不乐意挤人群也是没问题的,前头说了,演出无处不在。
吞刀吐火,杂耍相声,是大明京城里有啥这儿就有啥。
尤其是以前的正统朝,现在的景泰朝来的几个天津卫老军户,在董寅那培训了几个月后,说话老哏了。
明朝,在文艺演化上,是往戏曲,小说,以及更民间化的方向而去的。
我们现在大部分都文艺形式,非遗传承,绝大部分都能在大明时看见影子,甚至是一脉相承。
比如现在在大明城里,现在正在闹社火嘞。
踩高跷,舞狮,秧歌,铁芯子,打铁花,腰鼓,竹马。
如果是从秦看到明,游客们就能在各种演出中看到名曰传承的东西。
一代一代人,有所变却内核依旧。
今日之大明,主角不是历史名人,而是百姓。
就连那画舫组成的河中舞台上,此刻演出的也是四大名着。
哦,需要的时候,还是带上红楼梦一起玩了。
洪武的戏曲刚出形,但经过这些日子的学习与演出,却是已经能让人看的津津有味了,除外还有来自景泰年的戏班子,这就更是成熟了。
舞台上大闹天宫,智取生辰纲,三英战吕布,刘姥姥进大观园,各种选段轮番上演,而在城中,别的戏也演着。
冯梦龙把三言故事排出来十几场,你就找个院子进去,说不定就能看到一出好戏。
至于冯大大有没有排搞限制级的戏,那就不知道了,只知道某个巷子口有人在对暗号。
具体的咱也不懂,咱也不知道。
现在的大明,是个超级戏班子,闲来无事,大明听曲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