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丹阳铁矿
高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4章 丹阳铁矿,妈妈你真棒插曲我来救救我,高月,肉文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p>
</p>
</p>
</p>
新刺史刚刚上任不到十天,也是萧夏的老朋友,裴矩的长子裴宣机,当年萧夏出任张掖郡兵马使,裴宣机就是张掖郡郡丞,是来张掖郡镀金,回去后就高升为正五品工部郎中,现在又升为四品刺史,可谓官运亨通。</p>
这里要多说一句,萧夏的大舅子崔桓也是去张掖镀金,去年秋天也调回来了,出任正五品礼部郎中,镀金两年,升了一级。</p>
裴宣机率领郡县官员在码头上迎接萧夏到来。</p>
“裴使君,多年不见了!”萧夏笑呵呵走下大船。</p>
裴宣机连忙上前躬身行礼,“参见晋王殿下!”</p>
萧夏点点头笑问道:“什么时候来上任的?”</p>
“正月二十五日,卑职应该先去总管府报道,再来上任,卑职准备这两天就去总管府!”</p>
“我知道你是因为江宁义仓案,急着赶来上任处理,不知现在情况如何?”</p>
义仓相当于粮食银行,百姓把家里多余的粮食存在义仓,由官府管理,如果遇到灾年,就可以提取自己的粮食度灾,完全出于一种百姓对官府的信任。</p>
去年底,有一户姓谢的人家,因为父母同时病故,按照义仓规定,他可以把父母存在义仓的粮食取出来,结果发现完全不对,他父母存了两石粮食,但官府只给他支取两斗,差了十倍。</p>
姓谢的男子把父母安葬后,就开始在县衙闹腾,消息慢慢传来,很多江宁农民都来义仓查看自己的存粮情况,结果都发现不对,要么少了十倍,要么少了五倍。</p>
事情就闹大了,百姓们在县衙抗议,用石块把县衙几乎砸成了马蜂窝,消息传到江都,萧夏当即命令监察司通判张云秋来江宁调查此事。</p>
裴宣机叹口气道:“张通判现在还在调查,县令已经被停职,具体情况卑职也不太清楚。”</p>
“和前任刺史王览有关系吗?”</p>
“应该难脱干系,张通判前几天去溧水县调查了,估计明天就会回来。”</p>
萧夏来丹阳郡可不是为了义仓案而来,虽然他可以问一问案情,但他目前还有更重要的事情。</p>
“先到郡衙去,我有重要事情交代你。”</p>
裴宣机把萧夏一行请到郡衙,萧夏让跟随官员展开一幅地图,萧夏指着官员给裴宣机介绍道:“这是我们新成立的矿冶署署令张文涛,让他给使君说此行目的。”</p>
张文涛年约三十余岁,他父亲是陈朝负责探矿的矿监,张文涛从小跟随父亲在江南各地探矿,后来他出任曲阿县县尉,这次调到总管府,他主动要求探矿,高颎发现了他的才华,推荐给萧夏,被任命为新成立的矿冶署署令。</p>
张文涛躬身行一礼,指着地图道:“在陈朝灭亡的前一年,有人在江宁以西百里处的采石镇附近发现铁矿,因为陈朝灭亡在即,没有人重视这件事,现在地图上也找不到线索,殿下便安排我率领十几名手下组成探矿队,但我们希望得到丹阳郡官府的支持。”</p>
裴宣机点点头,“地方官府当然会全力支持,不知我们需要从何入手?”</p>
萧夏当然是想把马鞍山铁矿找到,距离江都很近,开采冶炼都很方便,萧夏微微笑道:“就这样去崇山峻岭中找矿,还是比较困难,但我们有个线索,开皇八年有人曾经找到了铁矿,我们最好能把这个人找到,这就需要地方官府帮忙,还有一个有利的地方,这个铁矿可能经过小规模开采,那么就不止一人知道这座铁矿的位置了,但最好能找到这个矿主,他或许有更多的发现。”</p>
裴宣机看着地图道:“距离那里最近的地方是采石镇,采矿人应该都生活在那一带,卑职可以让县尉带人去采石镇询问,也就十几年的事情,应该还有线索。”</p>
萧夏欣然道:“这个思路很好,让县尉明天一早出发去采石镇,张署令,你也带人跟着一起去。”</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