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长老会制
高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6章 长老会制,妈妈你真棒插曲我来救救我,高月,肉文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长老会制
长老会制</p>
天渐渐亮了,城内的清肃已经渐渐完成,一队队鲜卑王族、部落首领、官员、将领被隋军押出城处死,足足杀了数千人,几乎将吐谷浑东部的鲜卑人斩杀殆尽。</p>
这就是萧夏提前出兵的原因,趁机各鲜卑部落在西海过冬的时机,把他们聚而杀之。</p>
鲜卑妇女和孩童则被单独关押起来,年轻鲜卑女人送往河西,嫁给守卫河西的士兵,而上千孩童则送往长安,交给朝廷安排。</p>
所有被俘的羌人士兵经过训话后都释放了,让他们各自回部落,并传达楚王的命令,要求各部落选出长老来伏俟城议事,商议各部落的未来。</p>
这时,萧夏接到了东部军队的消息,李景和张须陀率领五万大军在西海南部夜袭吐谷浑东路军,吐谷浑东路军大败,隋军杀敌四千,俘虏三万五千人,主将慕容孝隽阵亡,跟随慕容孝隽一同作战的七名名王也全部阵亡。</p>
张须陀率领一万骑兵在西面埋伏,截住了向西逃亡的一千余人,一千余人被包围,包括主将慕容孝隽在内的数十名鲜卑贵族一个都没有逃掉,全部死在隋军的乱箭之下。</p>
上午时分,萧夏来到了王宫金库,吐谷浑立国三百年,积累了庞大的财富,主要包括王宫财富、皇族和贵族的私人财富,吐谷浑的官方财富。</p>
这种财富又由两种方式组成,一种是财宝物资,另一种便是牛羊杂畜。</p>
当然,最后怎么分配这些财富也是一个大问题,不过萧夏战前早有想法,铜钱和布帛分给士兵,金银绸缎和其他贵重品分给将领,杂畜和物资留给朝廷。</p>
可别小看这些物资杂畜,光羊皮就有五百万张,马匹以及其他杂畜百万头,还有皮革、帐篷、肉干、药材、茶饼、盐、酒、奶制品等等不计其数,当然还有堆积如山的牛粪饼,这些就和茶饼、盐、奶制品等等一起留给羌人。</p>
萧夏成立了善后制置使,刘文静、裴文安和张云秋三人负责,他们手下还有大批幕僚和文吏以及一千名士兵。</p>
王宫金库内金银和珠宝等易携带品都没有了,只剩下六十万贯铜钱和二十万匹绸缎,其他就是羊皮、布匹以及其他物资,这些无法带走。</p>
萧夏眉头一皱,他不想再细看,转身离开了王宫,</p>
这时,一名文吏来报,“启禀殿下,第一批各部落的长者来了,在城外军营。”</p>
“有多少人?”</p>
“大概两百人左右!”</p>
萧夏点点头吩咐道:“去通知刘文静先生和屈突将军一起来。”</p>
萧夏骑马来到城外军营,近两百名各部落长者已经等候多时,当然,这只是一部分,还有一些没有来得及赶到,剩下的他交给刘文静和屈突通。</p>
大帐内济济一堂,两百余人都很激动,他们都意识到,羌人当家做主的时代要回来了。</p>
萧夏走进大帐,有军士喊道:“楚王殿下驾到!”</p>
大帐内顿时安静下来,萧夏走到前面,摆摆手笑道:“大家都请坐!”</p>
大帐内铺着地毯,众人都席地而坐,萧夏也坐下,对众人缓缓道:“大隋的国策一向是扶助羌人,消灭鲜卑人,原因很简单,羌人追求和平安宁,珍惜自己的土地,没有鲜卑人那样的野心和入侵,看看河西走廊就知道了,羌人和汉人相处融洽,羌人放牧,汉人种田,没有竞争,只有互补。</p>
以后西海、河源也是一样,我们会筑城建县,汉人生活在城内,羌人生活在草原,大家都是大隋子民,朝廷会派官员来治理,但不会向大家收税,至少三年内不会,即使将来收税也会远远低于鲜卑人,比如你今年新增一百只羊,鲜卑人要拿走二十只,但朝廷只要一只或者两只,只是一种象征。”</p>
吐谷浑人基本上都会汉语,即使个别人不会,问问旁边人也就明白了。</p>
萧夏说得很清楚,只有三年的免税期,三年后就要纳税了,税代表统治,羌人可以少交,但不能不交,其实朝廷对羌人的剥削主要在劳役上,比如河西,所有的牧民都要替朝廷养马、养羊、养牛,就像汉人租种官田一样,只不过汉人和官府是五五开,而牧民和官府是三七开,官府拿走大头。</p>
</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